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指数(QL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情况实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利用SPSS1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t检验,P<0.05产生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指数(QLI)变化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指数的变化的对比和分析,说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数变化相较对照组明显具有优势(P<0.05),具体变化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指数(QLI)变化比较表(X±s,分) 注:治疗前对比,*P<0.05;对照组对比,P<0.05,*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变化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的对比和分析,说明观察组在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状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变化比较表 (X±s,分) 注:治疗前对比,*P<0.05;对照组对比,P<0.05,*P>0.05 3讨论 缺血中风为中老年常见病发的一种疾病,每年正以数以百万计的发病数量在不断增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尽管西医可以治疗,但效果却不明显,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却有着不俗的疗效,尤其在本次研究当中,运用了葛根素结合静脉注射血塞通的治疗方法,不但能够减少脑缺血后产生的脑水肿,起到活血化瘀、有效降低缺血组织的含钙量,以达到保护好脑细胞的目的,而且对于消除血栓的形成、改善脑循环以及扩张脑血管等作用十分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中风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本虚”,老年人常常会因肾虚精亏、气血不畅而产生脑脉淤滞的情况,运用针灸推拿的方法能够使脑动脉的弹性获得改善,进而软化血栓、血块,促使脑部血液循环加快,通过本次研究,中医综合治疗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变化都好于对照组,对比之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总之,中医综合治疗缺血中风疾病的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永建. 68例急性缺血中风动脉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2]郭捷婷. 急性缺血中风证候特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3]郭捷婷. 急性缺血中风证候特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4]赵俸玉.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特点与NIHSS评分、危险因素及CISS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5]付渊博. 中医综合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及主要结局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